有人說,相親市場特別殘酷,一個人要是想知道自己「幾斤幾兩」,就去相親試試。

有人說,相親市場特別殘酷,一個人要是想知道自己「幾斤幾兩」,就去相親試試。

有的時候看相親節目是種蠻有趣的體驗,所有的「潛規則」都變成了明碼標價,彷彿心裡的小算盤變成了試卷上的評分標準。有人說,相親市場特別殘酷,一個人要是想知道自己「幾斤幾兩」,就去相親試試。

可是,喜好畢竟不同於標準,就像有的人可能更喜歡外表一般但穿起來舒適的鞋子,而有的人就喜歡踩著「恨天高」。在要不要進一步發展的抉擇上,人們往往都有自己的取捨,而這時候就會出現,如何取捨的糾結。

畢竟,感情並不像傳說中那樣,被丘比特射中,然後兩個人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。現實中的愛情更像是拍攝現場,需要不停綵排和不斷叫停。所以,在選擇的過程中,很多人會問或被問,「是不是太挑了?」

外表協會有錯嗎?

審美本來就是主觀的,可惜這裡的悖論在於,主觀的審美會受到社會普遍審美趨勢的影響。所以這麼看來,有些我們自認為更好看的人可能只是「別人」眼中的標準。不過,顏控依然理直氣壯,看得順眼的確是吸引力中不能劃掉的選項。個人覺得,在外表方面,太過挑剔和不湊合的區別在於度。如果一個人整體看起來比較有吸引力,就不要因為某個不合符「審美」的細節而錯過這種難得一遇的吸引力。

你真的了解對方嗎?

有的人過於相信自己的「直覺」,總是太快做決定。可是,一次兩次的見面,真的足夠讓你了解這個人嗎? 也許有時候,有沒有「感覺」看得是第一眼,但是按照人際交往的正常規律,相互了解甚至產生愛情是需要一段時間的。所以,在第一眼並不討厭的基礎上,給彼此多一些機會相處,更全面的了解對方是一件雙贏的事情。沒有人是完美的,人和人一點點走近彼此的過程中,對方的缺點和令你不那麼滿意的地方的確需要認真考量。但是,多一些考慮的時間和可以參考的依據並不是壞事。

寧缺毋濫和過分挑剔的區別在於,前者會很認真的考慮約會對象,在一開始的節奏比較慢,願意花更多時間充分了解彼此,不會隨隨便便開始一段感情。而後者,往往習慣於在每次見面后給對方挑毛病,並且會「小題大做」,因為很多不重要的點否決對方。

如果你覺得自己太挑,可以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:

你是否害怕一段長期的親密關係?

很多人挑剔的根源其實是恐懼。他們害怕在長期的親密關係中受傷,所以通過不斷質疑對方來「保護」自己。

改變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,要知道自己擔心什麼,然後嘗試面對內心的恐懼。比如說,是不是你的原生家庭里,父母的衝突不斷。比如說,是不是你在之前的感情中受到傷害。又比如,你在學校受到欺凌,所以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。

當你開始嘗試挖掘並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,你的自我就會變得更強大,於是,你不再需要去否定別人來證明自己。有的時候,和人交往就像是照鏡子,你看不慣對方的點可能也是自己心裡的痛點,你所質疑和否定的,其實是自己心裡某個脆弱的角落。

你是否更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你和對方?

有人說,我要找的另一半一定是要拿得出手的。這句話可以用很多方式解讀,其中一種是,你更在意別人怎麼看。也許你自己並不是顏控,但是如果周圍的朋友表示,TA這麼丑,和你一點都不配,你可能會漸漸覺得,我和TA是不是真的不合適。

另外,社會壓力常常會一個人的判斷。比如,我爸媽希望我找一個有錢人,大部分人的男朋友都比自己高,我朋友們的女朋友都很漂亮,等等。也許私下裡,你覺得以上理由十分荒唐,可是,當這種壓力內化成了「擇偶標準」的時候,你會覺得他們看起來都非常合理。所以在決定要不要挑剔之前,先明白自己的喜惡才是要緊事。

健康的挑剔是高自尊的表現,這種挑剔是,不會因為孤獨而勉強自己,不會因為壓力而隨便湊合,也不會因為擔心下一個人更不好,就說服自己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。所以,寧缺毋濫是值得被尊重的,只是要學會區分什麼是過度的挑剔。

而且,健康的挑剔可能意味著,你清楚自己喜歡什麼。這說明,你不是在否定對方,而是禮貌地告知,「對不起,我找錯人了」。

其實,哪怕是在一段已經確立的關係中,健康的挑剔仍然是必要的。在愈加了解彼此的過程中,如果發現了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,就不要因為已經「已經在一起」對問題視而不見。有些人很難承認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,可是,將錯就錯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。



出處: 這裡是睡不著心理室
原標題:我單身,是因為我太挑? 大家好,我是丹。歡迎來到睡不著心理室! 最近紐約好熱,夏天真的來了! 有的時候看相親節目是種蠻有趣的體驗,所有的「潛規則」都變成…
https://www.xcnnews.com/cul/84326.html

分享文章